HOME--> Books

The 500-Year History of Socialism (3 Volume Set)

Source:CIIDS 

书名:《社会主义五百年(全三卷)》

作者:于幼军 著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

[内容简介]近日,中宣部中组部通知要求组织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社会主义五百年(套装共3册)》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具体生动展示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通俗理论读物,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该丛书以中国传统章回演义的形式,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有关内容熔于一炉,以文学的笔调娓娓道来。文笔简洁流畅,形式新颖生动,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英伦惨见羊吃人

扭转乾坤 莫尔情寄乌托邦

第二回 英格兰大法官魂归爪哇国

意大利穷修士梦游太阳城

第三回 出叛徒饮恨自由岭

遇丽人复活鳄鱼坑

第四回 三十载人间地狱修成正果

数千年太平天国妙境诱人

第五回 战斗山前义军难敌骑士

蔓草岗头死者压倒活人

第六回 三个托马斯都是空想社会主义鼻祖

五位思想家同属直接共产主义先驱

第七回 反戈神甫鼓吹暴力推翻君主

神秘作家主张彻底铲除私有

第八回 隐身人再露峥嵘锋芒消尽

少贵族初出茅庐英气逼人

第九回 马布利拒对太子讲学

巴贝夫甘为真理献身

第十回 扛枷锁当时因祸得福

戴桂冠后世自有公论

第十一回 封建制度无去路

无产阶级有先声

第十二回 真学者视大人物如草芥

假疯子劝拿破仑摘皇冠

第十三回 傅立叶守株待兔

法郎吉纸上谈兵

第十四回 百万富翁仗义疏财建和谐新村

多情爵士乐而忘返游伊加利亚

第十五回 山重水复空想社会主义疑无路

柳暗花明科学共产主义又一村

第十六回 青年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取火

少女威斯特华伦降门第许身

第十七回 大学博士成人类解放先驱

阔家少爷变工人运动旗手

第十八回 两个天才携手 签发出生证书

一群战友结盟 开拓共运新路

第十九回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实在内涵丰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原是核心价值

第二十回 欧罗巴革命烽烟四起

马克思学说更上层楼

第二十一回 应运而生 第一国际震环宇

横空出世 巴黎公社惊天地

第二十二回 巴黎创新型人民民主

公社试社会主义措施

第二十三回 针锋相对挫败巴枯宁分裂

坚持原则批评德国党统一

第二十四回 廿六月啃酸果反杜林谬论

四十年攀高峰揭资本秘密

第二十五回 鞠躬尽瘁 马克思战至最后一息

死而后已 恩格斯推出三项举措

第二十六回 马恩思想四海传播

左右两翼分道扬镳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回 弗拉基米尔锋芒初露

布尔什维克脱颖而出

第二回 真知灼见 革命须分两步迈进

至理名言 胜利可在一国领先

第三回 二月革命 大权旁落枉失硕果

《四月提纲》 别开天地指明路径

第四回 斯莫尔尼宫吹起新世纪号角

阿芙乐尔号敲响旧社会丧钟

第五回 数代人长征 从十月革命起步

四百年梦境 因俄国革命成真

第六回 操之过急 战时共产主义失误

审时度势 新式经济政策显功

第七回 哲人暮年 思想炉火纯青

伟人仙逝 事业有待来人

第八回 斯大林高擎大旗越过难关

托季加联袂出击接连败北

第九回 布哈林力主维护“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刻意推行“加速工业化”

第十回 “两化运动” 功过实难一概而论

“双五计划” 业绩令人刮目相看

第十一回 处处抓反革命 人人自危

时时喊“大清洗” 个个惊心

第十二回 卫国令下 多少将士赴汤火

二战告捷 全是殷血换鲜花

第十三回 一生传奇复杂 盖棺也难定论

几多功过是非 留待后人评说

第十四回 风急云骤 游子东渡图救世

柳绿桃红 书生西望为拯民

第十五回 批驳改良 从德国革命寻武器

谢绝爱情 向日本少女表心迹

第十六回 朱执信引进社会主义

炸弹团谋刺水师提督

第十七回 治标难治本 孙中山主张受人冷落

恨铁不成钢 无政府思潮应运而生

第十八回 师复主义送黑夜渐去

马列学说迎晨光而来

第十九回 新文化运动横扫封建主义糟粕

新青年杂志高举科学民主大旗

第二十回 五四风暴开启思想解放大门

《每周评论》力挺布尔什维主义

第二十一回 柴房里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

著作中李达推崇苏维埃政权

第二十二回 两面开弓重创改良派

一心治学狠批虚无党

第二十三回 《俄乡纪程》直击共产圣城真相

《赤都心史》尽录东方稚儿思绪

第二十四回 一堆旧报解开北李南杨秘密

三个“在于”奠定启蒙先驱美名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回 十月革命炮响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

北李南陈相约 中国共产党应运诞生

第二回 纲领应有高低 展宏图需从国情出发

革命须分两步 共产党明晰任务目标

第三回 多年奋斗未果 永丰舰悔筹谋失策

决意联俄容共 孙中山觅组党良方

第四回 联合战线筑就 国民革命风起云涌

一代巨星陨落 伟人业绩山高水长

第五回 浦江风云突变 蒋介石举起屠刀

鲜血擦亮眼睛 枪杆子打出政权

第六回 农村包围城市 井冈道路通天下

军队效力人民 星星之火可燎原

第七回 反对教条主义 思想路线正航向

探索苏区新政 人民共和见雏形

第八回 王明决策极左 中国革命误入歧途

博古指挥胡乱 苏区红军濒于绝境

第九回 遵义航向拨正 力挽狂澜于既倒

红军铁流万里 锻造民族之脊梁

第十回 张杨奋起兵谏 西安事变惊环宇

张毛力促和解 国共携手赴国难

第十一回 全民同仇敌忾 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

中共深明大义 化解危局饮誉国内海外

第十二回 润之潜心耕耘 终成新民主主义理论

陕甘起步试验 探索人民共和国模式

第十三回 顺应历史潮流 共产党发出“五一口号”

协商民主建国 众党派订立《共同纲领》

第十四回 医治战争创伤 新民主主义蓝图铺展

推行土地改革 耕者有其田梦想成真

第十五回 选择与苏结盟 外交方针一边倒

实施一五计划 经济社会百事新

第十六回 过早起步过渡 总路线取代《共同纲领》

过急过快推进 超高速完成“三大改造”

第十七回 痛批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抛出秘密报告

大兴调查研究 中共八大探索建设新路

第十八回 整风急转反右 雷霆震怒出重拳

斗争失去法度 千倍扩大实离谱

第十九回 反冒进循正轨 头脑清醒令步伐稳健

大跃进演闹剧 主观狂热致梦想成空

第二十回 公社化硬超前 劳民伤财罹患沉疴

共产风乱神州 民心离散教训深重

第二十一回 庐山风云突变 纠左急转反右竟在一夜间

反右狂飙再起 无辜蒙冤受难何止百万众

第二十二回 客观规律无情 三年跃进跌入深渊

实事求是有道 八字方针走出困境

第二十三回 高调反修防修 “四清运动”整肃党内走资派

强化阶级斗争 新创理论隐伏“文化大革命”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The 2nd "Understanding China" Conference

    On November 1~3, 2015, the 2nd “Understanding China” Conference was held in Beijing Yanqi Lak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Zhang Gaoli, Vice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 The 1st "Understanding China" Conference

    On November 1~3, 2013, the 1st “Understanding China” Conference was held in Beijing, which was cosponsored by China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 Development Strategy (CIIDS), Chinese People’s Institute of Foreign Affairs (CPIFA), and Berggruen Institute on Governance.


  • The 2nd U.S.-China Strategic Forum on Clean Energy Cooperation

    With the “Prospects for U.S.-China strategic cooperation in next decade” as its theme, the forum dwell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U.S.-China cooperation from the strategic perspective of coping with global challenges and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 The China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Forum

    Co-initiated in April 2003 by renowned Chinese scientist Mr. Lu Yongxiang and influential political strategist Zhen Bijian, China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Forum was jointly hosted by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CAS)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