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正文

郑必坚: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来源: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发布时间:2018-04-18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对蒋建国主任、刘晓明大使表示衷心感谢!对应邀参加今天会议的各国嘉宾,特别是冈萨雷斯首相、蒙蒂总理、万哈宁总理表示衷心感谢!我也要衷心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21世纪理事会为筹备此次会议作出的巨大努力。

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代中国”。这里讲的“新时代”,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由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一个深刻内涵,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请允许我以“新时代中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为题,联系经济全球化来谈“新时代中国”是“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谈一谈新时代中国“从哪里来”。

远的不说,就从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说起。这里一个突出的基本事实,就是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大变动,同世界大变动特别是世界范围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密不可分。这是观察中国问题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视角。

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始于16世纪,盛于18世纪中叶。当时中国的清朝政府夜郎自大,不去推动工业革命,错过了第一轮经济全球化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1840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而这一年恰恰就是英国国内铁路网建成之年。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年,不是偶然的。恰好说明了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之日,即是中国被一巴掌打入半殖民地之时。整体而言,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叶这100多年间,中国人由于错失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没有赶上时代,由盛转衰,一步一步被打入谷底。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也就是自那时起,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提出“振兴中华”口号、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可歌可泣的战斗从未止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经历了第一次历史性大转折。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未能扭转国势衰败,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就是第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之命运。

第二轮经济全球化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金融资本统治的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30多年间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得第二轮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断了。中国人在外国帝国主义分割和大规模侵略战争威胁之下,又恰逢第二轮经济全球化断裂的时机,奋勇起来革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卓越领导下,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这就是第二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之命运。

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前苏联也在阿富汗战争中受挫。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战略先后遭受重大挫折,世界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格局。特别是,在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信息、资本和商品在全球的流动加快,跨国公司突兀而起,第三轮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兴起。恰好从这时起,即从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开启的一场新的大革命。中国人抓住了新的时机,经过30多年努力奋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开创了一条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2010年,中国在超越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之命运。

2017年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5年中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时,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们今天讨论的“新时代中国”,来自哪里?就来自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

第二个问题,谈一谈新时代中国“现在在哪里”。

我们讲要“读懂中国”,不仅要读懂新时代的中国“从哪里来”,更要读懂新时代的中国“现在在哪里”。而要读懂新时代中国今天的历史方位,一要了解今天的世界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所处的历史方位,二要了解今天的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首先来看国际大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正向我们走来。

我们注意到,发端于上一世纪70年代的第三轮经济全球化,至今40年。40年经济全球化,40年经济大发展;40年经济全球化,40年问题大积累。当年由美国启动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它又确实带有明显缺陷。诸多问题今天在一些国家,首先是美国,统统暴露以至爆发出来,而且影响及于世界。

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有一种势头很猛的论调,以经济全球化的缺陷为借口而根本否定经济全球化,甚至把自己国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股脑归咎到别人头上。事实上,美国才是这一轮经济全球化中获利最多的国家,并且为在全球范围追逐高额利润而不惜使本国经济在某些方面空心化,纵容投机资本借助虚拟经济而大发横财,以至爆发金融危机。而今天,面对国内就业困难、两极分化、社会撕裂、民粹主义思潮急剧上升等问题,不是推进国内改革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而是推行保护主义,还要开打贸易战,置国际规则于不顾,从而大大损害了他们的国际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套做法,既损人,又害己,祸害整个世界经济。

出路在哪里?去年1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中,明确指出:“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不仅不会逆转,而且还在拓展,在深化,我们正在迎来第四轮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经济全球化有希望从过去400年在大西洋、太平洋兴起的海洋经济全球化,逐步推进到海洋经济同内陆经济打通的这样一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经济全球化。再加上,世界范围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社会信息化,这就使得经济全球化向着新一轮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了。

再来看国内大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共十九大已经制定了实现这样宏伟目标的纲领和路线图。当然,清醒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为我们取得的成就和描绘的美好蓝图陶醉。我们明确宣布,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事实就是这样,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2.2万亿美元,但除以13.7亿人口,人均只有8905美元。中国制造业的产值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还处于产业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进程中,不仅不如美国,也不如欧盟和日本。特别是中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南北之间,无论在发展水平方面,还是在居民收入等方面,差距还很大。也就是说,新时代中国是一个正在走向“强起来”的发展中大国,是一个正在为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着的发展中大国。

历史的发展非常有意思,在世界迎来第四轮经济全球化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恰在此时进入了“新时代”。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新”相会,相得益彰。

第三个问题,谈一谈新时代中国“到哪里去”。

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有前进的路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于中国的进步和前景,有人叫好,也有人烦恼,甚至气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那些多年来此起彼伏的“中国威胁论”、“修昔底德陷阱”和“中国崩溃论”、“中等收入陷阱”的论调,又一次甚嚣尘上。凡此种种,不足为怪,没有才奇怪。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定力,也有驾驭和平崛起和经济全球化复杂局面的能力。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习近平主席去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演讲中郑重宣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这“四个不会改变”,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近代以来曾经深受外国侵略苦难的中国人民更加确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我还愿在这里再次向各位国际朋友通报,就在上个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提法,已经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各位朋友,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个世界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多方面的历史性巨变。从东西方两极对峙冷战,到两极格局终结后出现“一超多强”,再到“G20”共治,直到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国际社会正在按照这样的历史逻辑,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一个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第四轮经济全球化前景也正向我们走来。中国欢迎这样的历史性转折进程,并且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新理念。

记得20111026日,我应“二十一世纪理事会”的邀请,在其主办的巴黎论坛上作了主旨讲演。我在讲演中阐明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的战略构想,被与会各方一致赞同并写入巴黎论坛的最后声明,提交G20首脑峰会,被确定为“二十一世纪理事会的指导观念”。现在看来,我们要感谢二十一世纪理事会做了一件大好事。今天的世界,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那么多那么深刻,越来越需要人们经过艰苦努力,不断扩大和深化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益共同体;越来越需要人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条件。

习近平主席强调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把在经济全球化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提到新的历史高度。应该讲,按照这一重大理念来处理国际关系,既正视地缘政治又超越了地缘政治。所谓“正视”,就是清醒估量地缘政治的现实;而所谓“超越”,则是认为不同地缘、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只要在利益上有汇合点,就有可能逐步形成不同层次和内涵的利益共同体,进而逐步形成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就在昨天上午,在盛况空前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四项重大举措,并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由此,“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秋冬之际,我们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将同21世纪理事会继续合作,举办第三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我诚挚地向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发出邀请,请你们拨冗出席。届时,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将莅临会议向大家解读中国最新的改革开放举措。

最后,预祝“新时代中国”国际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期待今年秋天与朋友们相聚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