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论坛活动 -->正文

陈晋: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来源: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陈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引领和推动,我和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拓展了中国现代化的内含。

近代以来,中国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充满悲情的被动追赶者。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导权,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

4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启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是和推进现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标准表述,叫做“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推进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中心位置,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作为改革开放的关键环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198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不光是经济上的现代化,于是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了1990年代,又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进入21世纪,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社会文明。到2012年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又增加生态文明。这样一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便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内容布局。也就是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同时展开的,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单项突进。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近,中国对党和国家机构的大规模改革,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有利于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结构。

总的来说,从过去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作经济改革的目标,到今天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性的巨大跨越。

二,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制定、调整进而去实现发展战略。毛泽东时代,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时间,基本构想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算起,“估计要一百年”。改革开放开始以后,外国人不理解我们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样子,邓小平说我们将来实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进而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解决人民的温饱,第二步是让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在2050年前后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基本上是按这个安排来推进的。习近平主席在去年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二步战略任务以后,再分两步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安排,完整地构画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而最终实现的现代化的质量,已经远远高于最初的设想,实际上与中国梦的内含重合在一起了。

三,从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就以上所谈,我疏理四个观点。

——稳定的政治领导力量、有效的治理体系,可行的发展战略,是顺利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积累的过程,人们对现代化内含的认识,对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是在逐步扩展和深化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

——健康的高质量的现代化,不只是经济积累和生产力发展,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的良性互动和全面进步。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毫无疑问吸收了西方进步文明成果,但它最终是由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因而它没有简单依赖此前的西方模式。不打开大门,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也很难有真正科学有效的打开大门;中国现代化道路既是走中国自己的路,又联结着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些,或许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给世界提供的“斯芬克斯之迷”。

——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没有短板,当然有。什么是最应该补上的短板,可能有不同看法。我以为,最应该补上的短板有两个。一个是大家公认的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个是抓紧构筑起现代化国家的国民,普遍应该有的从容心态和社会价值观,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前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硬道理、硬标志,后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软动力、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相关
论坛预告 FORECAST
精彩视频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