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正文

中美关系闭门会:中国还须向美国好好学习几十年


来源:思想也是市场发布时间:2018-07-30

20185月初,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与华创证券共同举办的钓鱼台论坛闭门会议中,国内相关智库专家,就中期和长期中美关系展望进行了充分讨论。

1.美国对中国更加强硬、更为对抗性的战略姿态在美国精英中已经形成共识,但在具体的措施战术上怎么对付中国尚没有形成共识。现在尝试的是以纳瓦罗为代表的战术思路,贸易战是美国在战略上选择战场的一个尝试。经贸关系不再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2.未来中国有可能面临中美纽带从经济到科技及教育等一定程度的脱钩。中国是否下定决心自力更生是非常重大的战略判断。

3.中美矛盾的核心表现是犹太基督教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的矛盾,以及美国本土产业与全球产业链的矛盾。

4.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呈现新孤立主义特征,排斥美国一手构建的国际秩序规则,是美国从孤立到去孤立再到孤立的表现。这与美国国内中产阶级的萎缩有关。

5.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不是新对立,而是博弈式共生,表现出大量的斗争、冲突、博弈,但是本质上是有边界、有限的斗争。这种关系不是中美所特有的,是新兴国家和守成国家普遍反复出现的关系。

6.未来15年中美力量会发生逆转式的对比,中国以什么方式实现超越,如何处理与原有世界的关系,决定了其他国家如何对待中国。中国如果是一种压制性、排它性超越,必然引来全世界,尤其是美国极强的反弹,导致全球的重大动荡。如果中国是以一种包容性合作方式去超越,维护美国的既得利益,那么美国可能可以接受中国超越的现实。

7.班农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在利用麦金德的地缘中心论和马汉的海权论,谁控制了中亚地区,谁就控制了世界岛,控制了欧亚大陆。欧洲与美国并非铁板一块,欧洲也感受到特朗普打贸易战带来的威胁。但与此同时,欧洲认为中国正在巴尔干半岛上建立收购体系,欧洲也认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弯道超车会替代欧盟的作用。

8.中国需要明白,取代美国之后世界无老大,中国不过是多元性世界的一极。明确中国的目标边界,有限目标投入有限资源。中国应当首先成为区域化的国家,基于亚洲完整的产业集群,带领印度、东南亚在产业链上继续向上攀爬,在亚洲区域形成更大影响力,形成亚洲利益共同体,策略上可以学习德国提出“泛亚区共同体”的概念。

9.远交近攻的战略不适宜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国与周边国家怎么处理解决好关系,是中国走向一个大国不可逾越的问题。同时,要避免功利主导、纯粹考虑利益的外交策略,成为道义主导、有价值观的大国。

10.页岩油出口、大打贸易战以及从全球的战略收缩使得美元的信用根基遭到动摇,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世界三极的货币体制,但是其有可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动荡的。

11.中国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力量,正确地认识美国盟友和美国之间的力量。在科技教育等综合实力上,中国与欧美还有很大差距,不能简单地只看总量GDP的数据,中国应该踏踏实实地向美国再好好学习几十年。中国的基本策略是放软身段,学会让步,学会博弈;关注美方的行为,而不是美方怎么说;“合而备破,斗而促和”,在追求合作最大化的同时要预备有可能出现的破裂情况。

以需求外溢为主线的对外政策,把中国的需求变成平衡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对美可以把能源需求和其他方面的需求做大,构建贸易、能源、基建三位一体的跨太平洋经济合作格局。

对内来看,要进一步释放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

(来源:思想也是市场,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