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正文
-
李君如在“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发布时间:2019-10-26全文如下: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开放性的媒体与大众化的理论
李君如
2019年10月26日
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研究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舆论引导和理论宣传。
2019年,世界互联网诞生50周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我们改革开放40年,我们都经历了互联网的这25年,也是我们搞舆论工作的人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尤其在舆论引导方面,这个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经历了1.0、2.0、3.0阶段。
互联网出来之后,舆论引导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网络信息蜂拥而至,政府束手无策。于是,我们建立了政府发言人制度,而且要求每一个党政机关都有发言人。这是以政府为中心的舆论引导1.0阶段,简单地说就是“One to All”, 一个人面对大家发言。数据在这一个人手上,就讲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有成功的,也不那么成功的。
后来社交网络、自媒体出现了,“One to All”根本不行了,舆论引导进入以公众为中心的2.0阶段,一帮子人来对大家进行舆论引导。
随着现在大数据的发展,4G到5G,尤其5G以后,那是没有边界的网络,没有边界的舆论,“All to All”就不适应了,所以我们要探索以每一个民众为中心的舆论引导3.0阶段。不是光是以公众为中心,组织人来解答公众关心的问题,而是要以每一个民众为中心进行舆论引导。那就是进入一个“All to One”阶段,这个All里面既有政府,也有老百姓和自媒体,共同来讨论一个问题,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信息。
这个阶段工作是相当艰巨的,但是我看谁也躲不开这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媒体成了开放型的媒体,理论也应该为大众化服务。那就要讲到我的本职工作。
我是搞了一辈子理论的人。道理说得很好,我们都懂。马克思早就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马克思不仅仅是思想的创造者,而且是身体力行者,是实践者。我经常跟朋友们说,我们今天搞理论工作,谁都达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水平。你读读《共产党宣言》,多么精彩的一篇文章,它没有我们现在写文章的“首先、其次、再次、又再次、最后”诸如此类,一开始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散文的语言从头到底,散文式的一句话一个自然段。我如果今天一句话一个自然段的写,我们编辑肯定勾掉,把几句话拼成一个自然段。你一句话怎么能成一自然段呢?但马克思、恩格斯就这么干的,而且很漂亮。我认为我们到不了这个境界,所以我就说,我们要好好地向马克思学习,你搞理论就要搞到这个程度,老百姓爱看。
其实这个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他说亭子间里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他很幽默。
所以毛主席出了一个题目,怎么使我们写出的东西又好吃又好看?我感到这个题目很值得我们去琢磨。而且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舆论引导也好、理论宣传也好,就能够成功了。所以对于我们今天来讲,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我这里引了一段马克思的话,引了一段毛主席的话,希望大家重视。
我们许多文章既不好看也不好吃,形式主义特别严重,这样的理论怎么能够获得群众的认可呢?这方面,我们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很好榜样。他的文章很好看。我最初读他的《摆脱贫困》就很感叹,比如他讲曾到一个乡里面去,听到这个优秀那个第一。他说,你想你这个地方,如果你什么都好,经济没搞上去,真的只有苦劳、没有功劳。小平同志讲的“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用一个故事讲出来,很生动。
所以我们搞理论的人要力求达到毛主席说的又好吃又好看,要向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用实际的事例讲出一个道理。
当然,我作为理论工作者,我还要请求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在编辑文章的时候动动脑筋。根据我亲身经历后的体会,有时候一篇面面俱到、平庸的文章,经过你们的手,可以编成一篇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有时候又会把一篇颇有创意的好文章变成一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另外,希望我们的理论文章不要都搞那么大篇的。你大篇文章搞成几个小块,在移动传播平台发表,读者就会很多了,我们的理论传播能力、舆论监督能力、舆论引导力也就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