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正文
-
工业互联网,重要的是价值不是概念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发布时间:2020-08-07在2020年8月1日国创会举办的“对话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企业家分享会上,有一位投资人提出了“到底什么是工业互联网”这个问题。这位投资人认为自己遇到了太多似是而非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如一个代理德国企业管理软件的项目和一个做陶瓷企业节能的项目,都宣称自己做的是工业互联网,希望能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和支持。在不断深化的国家战略、热火朝天的行业态势、形形色色的产品方案、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这位投资人对此感到了困惑。
对此,专家们认为,这种困惑主要来自工业互联网的概念的不清晰。相关资料显示,“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2012年提出的,是指“把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的网络”。在今天来看,这个定义值得商榷,至少过于简单。专家们认为,从总体来看,“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狭义来看,工业互联网是指在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内部,借助信息通讯设备将人、机器、物料、企业制度和生产环境连接起来的信息网络系统。为搭建这样的网络系统,企业需要在许多生产要素中植入传感器、通讯模块。当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给人植入通讯模块,人需要通过电脑或其它设备融入网络;物料则需要借助条码、二维码或RFID(射频识别标签)等手段与机器实现连接。除了有收集数据的前端传感器、传输数据的通讯模块,还需要有数据存储设备和利用数据、基于企业制度和工艺规范帮助人们做出决策、执行任务的许多软件,如CAD、CAM、CAE、CAPP、MES、DCS、ERP、CRM、WMS、TMS、OMS、PLM、BOM等等。这里面涉及到一些非常技术化的内容,如网络架构、通信协议、关键接口等总体性标准,以及时间敏感网络(TSN)、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软件定义网络(SDN)、无线专网等新型网络技术标准。工业互联网可以从前到后贯穿企业运营管理的全流程,包括研发、设计、生产、仓储、流通、服务以及销售、物料供应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逐步实现全流程的网络化连接、数据化驱动、智能化决策和柔性化生产,最终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这方面,青岛酷特智能就是很好的例子。该企业经过多年转型实践,在服装个性化智能定制领域摸索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核心的酷特智能模式,总结出一套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彻底解决方案,创造性的提出了以“个性化定制”模式展开的消费者直接对接工厂的C2M商业生态。目前,酷特智能正在跨界帮助全国多个行业的近百家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咨询、辅导和改造,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泰国及中国的企业的数万人次参观学习。
从广义来看,工业互联网除了实现企业内部“人”、“机”、“料”、“法”和“环”的互联互通、全流程数据驱动之外,还能沿着供应链或产业生态,实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采购商、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政府监管平台的连接,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与外部协作主体的无缝连接和高效协同,使终端市场发生的细微变动迅速汇总到企业,并沿着产业链或产业生态向更多主体逆向反馈,使整个产业链或产业生态上的协作主体及时做出联动响应,以最大效率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在这方面,海尔的COSMOPlat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该平台将协同研发、交互定制、智能制造、模块采购等七大功能融合在一起,能为天津、上海、广州和青岛等12个区域的房车、建陶、服装和机械等15个行业的广大企业提供支撑。特别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COSMOPlat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口罩和防护服等关键、紧缺医用物资的原材料、设备和生产企业的匹配对接,从生产、交易和流通等层面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政策层面来看,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其实传承于“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这是工信部2008年组建以来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后来逐渐从“两化融合”的基础上把工业互联网这个主题给凸显出来,成为深化“两化融合”的旗帜和抓手。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从单点应用向多系统互联互通发展,比如企业最早陆续上马了财务系统、物料管理系统和销售系统等,现在都逐步连接或融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并与后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生产管理系统(MES)和仓储管理系统(WMS)等系统实现连接。二是原来基于专用技术协议的封闭式内部网络逐步向基于通用技术协议的互联网方向转移。这使得软件、硬件的互联互通、数据流动更加容易。目前,许多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老板或员工通过手机app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企业某台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工作负荷,甚至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工业互联网已经逐步泛化,与消费互联网的界限逐渐模糊。除了非常底层和内核部分之外,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在通讯协议、框架结构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变得越来越类似。这也是导致这两个概念模糊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专家们认为,对于当今的投资者或企业来讲,最关键的不是某个技术或项目有没有贴上“工业互联网”的标签,而是要看其真正的价值,是否能够有助于企业提升内部运营和外部协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利润。降本增效,既是企业身体力行、数字化转型的准则,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更是我们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
(根据专家发言综合整理,未经专家审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