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正文
新发展格局中 消费如何发挥基础性作用264096新时代新群众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enpproperty-->

新发展格局中 消费如何发挥基础性作用

盛朝迅 荣晨
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20-09-28

9月9日至10月8日,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如期举行。据初步统计,截至9月16日,全国各地已开展各具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1400多场;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各地主要参与企业还将开展1300多场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企业广泛参与的促消费活动。

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打通消费堵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是重要一环。“十四五”期间,如何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平衡,更好发挥消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智库版邀请专家撰文建言。

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中,消费是终点也是新起点,是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动力的主要着力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打通制约经济增长的消费堵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使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动力持续增强,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更好发挥消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供应体系强大。然而,不少传统和低端领域的产能和供给过剩,供需错配矛盾突出,投资的边际效用递减,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供需衔接、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从国内看,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马车,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年超过100%,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60%左右,2018年高达76.2%。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6万亿美元,与美国零售业体量规模大体接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突出,这一方面可以给实体经济强大需求激励,吸引各种资源和要素集聚,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创造更多机会,在拉动经济增长、虹吸生产要素资源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

当前,在我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新形势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这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际上看,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以后都是逐步构建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通过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2、新型消费释放新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接触式线下消费受到影响,居家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加速消费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支撑新型消费逆势发展,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动了国内消费恢复,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社会化等特征。

消费网络化。随着移动支付普及率快速提升,网络零售全方位融入居民生活,网络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全国网上零售额70326亿元,同比增长9.5%,比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8.1个百分点,网络消费的引领作用凸显。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2019年1—8月的19.4%提升到2020年1—8月的24.6%,吃用类商品消费网络化步伐加快。消费方式加快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大型电商平台向线下拓展趋势明显,线下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向线上转型,入驻电商平台或与第三方合作建立网络销售平台的步伐加快。

消费智能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深度应用,“万物互联”的智能经济时代已开启,居民消费在查询、购买、支付等多个环节均呈现智能化趋势,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等智能消费显著增长。伴随人工智能及语音交互快速普及,2019年我国智能音箱市场总出货量达4589万台,同比增长109.7%。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驾驶、智慧教育等渗透于居民生活中,将为经济增长释放动能。

消费社会化。消费市场转向社交媒体,消费从个人行为向社群传播,形成“社交+分享”的购物体验和消费模式。消费者获取消费信息的途径向广义“朋友圈”拓展,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的口碑和评价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埃森哲中国消费者洞察——新消费新力量》报告显示,87%的消费者愿意和别人分享购物体验或发表评论,消费者行为更容易受到社交分享的带动,消费呈现出“购买—分享—再购买”的循环式连锁反应。消费的圈层化逐步显现,消费圈层和社交平台同频共振趋势明显。

3、打好“组合拳”,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乐消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扩大消费、畅通供需循环的关键时期。针对制约我国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的堵点问题,要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作用。

提高居民收入,保障“能消费”。主要任务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渐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一方面,通过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和企业员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创业,提高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促进城乡居民以产权租赁、参股信托等方式参与创业,构建广大群众收入来源多元化、风险结构异质化、资产存量组合化的理财平台。此外,通过改革税收调节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

完善社保体系,保障“敢消费”。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着力提高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鼓励多方投入,扩大服务供给,筑牢民生底线。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落实社会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品和先进医疗设备供应保障水平。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家庭成员平等享有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服务。

增加优质供给,促进“愿消费”。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和新型消费需求,优化现有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优质化发展,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有效供给。放宽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优质供给,加快培育智慧旅游、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新型消费扩容提质,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优化消费环境,保障“乐消费”。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健全流通标准和商品服务质量标准,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顺应新型消费发展规律,加快出台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领域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加大消费领域违法违规惩戒力度。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强化线上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构建规范的市场消费环境。

(作者:盛朝迅、荣晨,分别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室主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