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2-05-30

科学就是科学,谬误就是谬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在形形色色的“躺平”论调中,“成本效益比”是一种迷惑性较强的论调。认为“成本效益比太低”而持“躺平”观点的人,虽然也承认疫情会造成一定损失,但防控疫情的成本太高,公共财政的负担过重,企业“停摆”对就业的冲击过大,进而抨击“动态清零”在经济上不划算、难持久。这种貌似科学分析的“外衣”并不能遮盖立场的偏颇与逻辑的混乱。要看到,抗疫的成本再高也比不上“躺平”的巨大代价;更何况,中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防控仗和经济仗都打得赢!


经济确实是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如果离开物质和财力的有力支撑,“动态清零”可能只是一纸空谈。但是账要算大账、清楚地算,决不能只算小账,拍脑袋、糊涂地算。宏观上讲,其他不少经济体的“躺平”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超大经济下行压力导致的无奈选择。相反,宏观调控与社会治理的丰富经验,让中国有信心,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物质财富积累,让中国有底气,坚守“动态清零”总方针不仅是捍卫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最佳方案,更是以最低成本切实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路径、最优选择!


先说成本。且不说人命无价,本就无法简单用“成本—收益”来衡量。此外,疫情防控总要付出一定费用,如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治疗监护等,两年多来对财政和医保增加了不小压力。临时静态管理让社会面按下了“暂停键”,给很多企业和“打工人”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收入减少。“一增一减”,皆非所愿,但背后仍有依托、有屏障。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37亿元,同比增长8.6%,助企纾困、减税降费、稳岗就业、防疫支出、社会保障都有坚实财力基础。这就是大国经济的韧性。我们扛得住!


再谈效益。疫情本身没有效益,抗击疫情的科学化水平可以提高效益。一方面“动态清零”让企业尽快恢复常态、复工达产,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稳”,靠的不是别的,正是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疫情”并坚持至今,以稳固的防疫成果为经济发展营造了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疫情对经济发展冲击的同时,客观上也对数字、医药、健康与养老等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真正把增速放缓的阵痛期升级为提质增效的转型期!


最后看风险。哪怕在经济意义上,“躺平”也风险众多。疫情一旦失控便覆水难收,各方面的损失都不可想象。一是公共卫生领域必将付出高昂成本,二是原有的重大风险隐患很容易在社会动荡中放大,甚至“爆雷”,三是供需失衡会让结构性周期性弊病叠加,可能催生出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躺平”可能短期内有点较显性的收益,但于中长期着眼,成本其实更高、更不划算,远远不是因放开暂时管制而引发的增长所能冲抵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经济发展各要素中,劳动力是最根本的,有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素质技能提高,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才能稳健长远!


只有控制住疫情,经济恢复发展才能有条件、有保障;只要控制住疫情,经济恢复发展就会有能力、有信心。“动态清零”就是中国当前“最经济”“最有成本效益比”的疫情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