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会、全国港澳研究会在穗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论坛

来源: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 发布时间:2022-08-01

2022年7月31日上午,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简称“国创会”)与全国港澳研究会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论坛: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来自内地与香港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从不同角度就香港如何实现由治及兴,如何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实践、面向世界开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论坛现场

国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博永主持论坛开幕式并宣读郑必坚会长的贺信。国创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和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务院港澳办港澳研究所所长奚俊坚在开幕式上致辞。

郑必坚会长在贺信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科学回答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高度,在香港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重要历史关头指路领航,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李君如常务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研究香港的今天和明天定了基调,使我们为香港未来发展谋篇布局有了方向,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在谋划香港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把握今天香港的历史方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统筹“治理”“发展”“民生”“和谐稳定”四件大事,统筹香港未来和香港青年未来两个方面,谱写香港光辉灿烂的明天。



▲李君如常务副会长致辞


奚俊坚副会长兼秘书长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如何推进大湾区建设和粤港澳全面合作提出三点看法。第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是推进大湾区建设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前提保障。第二,充分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和地位是推进大湾区建设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根本遵循。第三,改革创新是推进大湾区建设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关键所在。



▲奚俊坚副会长兼秘书长致辞



▲王博永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持论坛开幕式并宣读郑必坚会长贺信



▲论坛现场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就香港的青年工作提出了建议。他说,香港接下来要理直气壮地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搭建青年成长成才的平台和桥梁纽带,从青年特点出发、从思想上入手,引导他们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用清醒的头脑思考,增进他们对世界和国家发展大局的了解,加强与内地青年的交往交流。暨南大学将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扛起香港青年培养的使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黄平指出,“一国两制”的最高原则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只有全面准确地认清这个最高原则,香港和澳门才能保持高度自治并创造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北大法学院教授、第五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陈端洪认为,香港“由治及兴”的动能应向北、向外、向内寻找,即向北对接国家战略;向外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国际合作;向内推进改革,释放社会创造力。心心相连是香港由治及兴的根本动能。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提出,要以制度型开放推进大湾区融合发展。他建议构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经营环境对接,加强社会和民生领域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和多元化民商事争端解决机制衔接。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屠海鸣建议,香港要用好中央支持、与内地优势互补,尽快在香港所长和国家所需上实现突破;要尽快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上取得实效;要精心呵护和谐稳定的环境,凝心聚力,尽快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合力。

中联办原社会工作部部长杨茂认为,当前要把凝聚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作为重中之重。他建议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加紧培养高素质治港人才;特区政府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合力构建、积极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与“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加大力度推动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要运用好香港国安法这一法宝,稳准狠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好香港的独特优势和地位,特别是金融中心、自由港和中国唯一普通法地区的地位。

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国务院参事室香港重点课题组高级顾问、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王春新认为,推动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在于发展创新。香港应该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优势、国际化科研体系优势、创新金融优势和知识产权保护优势,更好地融入国家以创新驱动作为根本动力的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支振锋强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大湾区不仅能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还逐渐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创新全链条,以及体制机制更加灵活高效、公共服务迈向公平优质、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元的创新创业新生态。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志坚介绍,南沙正在锐意提升产业能级,用好用足用活招商资源,抢占智能汽车、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制高点,持续推动金融合作走深走实;积极提升创新能级,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实施关键领域科技攻关;不断提升开放能级,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高标准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实践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提出,建立大湾区双循环衔接带,能够有效突破内地和香港的开放瓶颈。双循环衔接带不仅要实现基础设施高质量互联互通,还要通过制度性的改革促进科技、金融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跨境畅通流动,沟通RCEP和内地的自贸区,实现国内国际优势互补,促进内地企业的创新发展。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天武认为,“一国两制三法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表征,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特殊的制度优势,同时也有可能形成制度壁垒。三地的法治合作既能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制度支撑,又能够成为解决现实区际法律冲突的必要手段,已经在通关规则和金融规则等六个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世界级解决方案,这是国家在长期以来港澳与广东合作的基础上规划的建设愿景。大湾区是一个共同体,我们要再改革更开放,继续向全世界学习,同时更加吸引全世界的关注,产生影响和引领新型全球化的湾区力量,让香港优势和内地改革开放的优势美美与共。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邹平学认为,25年来“一国两制”因地制宜,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实践表明,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不变,方法、举措和制度建设与时俱进。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运用发展的眼光,因时因地制宜,通过不断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和机制,在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好“一国两制”。